這個冬天真是寒流一波波,所以吃火鍋的日子也變多了,但因為我家小乖還不敢吃辣,所以總是在羊肉爐跟酸菜白肉鍋兩種鍋底間徘迴,這次看到"X方薑母鴨"在特價,價格比羊肉爐低,所以就順手拿了一包當儲糧。
這次,就拿薑母鴨來當鍋底囉!
因為重點在火鍋料,關於湯底安妮就不詳加介紹,但是若想問安妮對這款湯底的評價,基本上還ok,但偏油,味道算純厚,不過跟店面賣的相比,少了些米酒跟中藥味,所以對於不愛吃進補類的人(安妮老公就是),算是可以的選擇。
這回試吃了五款,剛從冰箱拿出來的樣子
加到薑母鴨湯底裏(當然還有其他配料,例如凍豆腐、金針菇、豆皮以及其他非安妮哥哥賣的火鍋料),煮成熱呼呼的一鍋
為了要拍照,先撈出來試吃,是不是跟煮之前,樣子沒變太多,這就是哥哥火鍋料媚力所在,煮時膨脹,但離了火就縮小,恢復Q彈的模樣
一款一款來介紹吧(恕安妮還沒問哥哥正式名稱)
左上有橘色條紋的,還沒吃前也不知裏面是甚麼,切開後發現居然也是爆漿款,塞了滿滿的餡料,安妮覺得口感像義大利麵的白醬,混合著海鮮料的顆粒感(吃得出魚卵,似乎還有一點蝦肉的纖維),有奶味但還在安妮的接受範圍內,算是很"正"的一款
第二款是右上角的,三角錐狀的外觀,切開後又是一個驚喜,原以為濃稠的黃色是起司,所以叫小乖試吃,結果居然是蟹黃口感的,安妮一樣給一個字當評語"讚"(因為安妮愛吃螃蟹嘛),當中還混了一顆顆白色類似魚卵的(安妮不知是甚麼,等問了哥哥再改喔),所以也是味覺與口感並重的一款
左下這款比較簡單,切開後可以看見一顆顆的魚卵,咬起來魚卵在口中一顆顆爆開,啪哩啪哩的,適合喜歡清爽口味但重視口感的人
下面中間這款是魚餃,有些魚餃外皮煮後會爛爛的,但這款不會,外皮仍保有韌性,裏面的餡十分扎實,套句小乖的話"吃起來不會有豬肉的腥味"
最後一款是燕丸(安妮終於有一款說的出名字,大家知道燕丸是甚麼作的嗎?也是豬肉打的喔)
那麼跟貢丸有甚麼不一樣?燕丸表面有一層類似魚餃薄薄的膜,至於作法還有甚麼不同,得請教專家。
這款切開後可以看到扎實的內在,幾乎沒有甚麼空隙,可以享受單純的嚼勁與豬肉香味。
火鍋料真的是非常方便的食材,除了煮火鍋,各種湯底都適用外,還可以單獨拿來煮湯當主角,也可以拿來當配角,跟其他食材搭配,增加湯的豐富性,款式更是越來越多元,越趨精緻可愛。小乖便當缺乏菜色時,安妮也會挑一款丸子,用水煮後(或者跟湯一起煮再撈出),就是一樣可口的配菜囉,簡單又美味!